中国版RoHS问世-达诺认证

2025-01-05 09:30 125.111.46.196 1次
发布企业
浙江达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商铺
认证
资质核验:
已通过营业执照认证
入驻顺企:
8
主体名称:
浙江达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组织机构代码:
91330204587491661F
报价
请来电询价
关键词
中国版RoHS问世
所在地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上东商务中心2幢(4-3)
联系电话
4000088852
手机
15816877130
经理
宋先生  请说明来自顺企网,优惠更多
请卖家联系我
Danotest

产品详细介绍

【达诺检测原创文章,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中国版RoHS


     今年初,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版RoHS问世。近日,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配套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三个主要行业标准已经完成报批,不日将正式发布。专家指出,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相关标准的出台将推动中国版RoHS全面实施。


      三位一体,标准为核心


     在2006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会议上,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指出,污染控制管理将采取以标准为核心,“立法+制定标准+行政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框架。他说,“从源头抓起,立法先行”,在制定《管理办法》后,要在立法的强劲势头推动下,制定出相关的标准,把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的基础夯实。


     信息产业部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秘书长邢卫兵说,污染控制标准包括设计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环节标准和建设标准等,从设计环节到进入消费领域,形成一个全流程的标准体系。这次完成报批的三个标准包括《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和《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还有五个关于无铅焊料的标准正在制定当中。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常务副组长黄建忠告诉记者,信息产业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总体思路是:积极跟踪、参与的制定;完成国标委委托的起草电子电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监测标准的任务;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行业标准。目前,标准组已经积极参与了国际电联(IEC)的TC111组织活动,根据国标委的协调与安排,牵头组织了中国WG3工作组;也组建了电子电器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浓度测定程序国家标准工作组;2004年10月组建完成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行业标准工作组,开始了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检测标准、无铅焊接标准、认证与标识标准等8个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过程一是非常标准、规范,二是公开、透明。标准组的大门是敞开的。据介绍,目前标准组成员已由起初成立时的65家企业、单位发展到现在的102家企业、单位。标准组的有关专家一再强调,标准的制定应尽量和接轨,力争“等同采用”。


     企业“应考”中国RoHS邢卫兵说,实际上在标准还未全部公布之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例如建立绿色供应链系统,导入绿色产品设计;确保供应商零部件材料化学成分信息;取得第三方机构的评价、验证或认证等。“这些工作对于企业符合中国RoHS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定都有很大的帮助,”他说。


     电子产品中以铅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给环保带来了压力。据统计,目前全球电子信息产品光每年使用的封装材料中就有将近2万吨的铅。我国是电子信息产品的使用和生产大国,目前各种家电的社会保有量超过10亿台,每年有3000多万台电子产品进入报废期。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若按家电正常使用寿命10年-15年计算,从现在起,我国每年将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电冰箱、6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近年来我国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消费量激增,更新速度远快于家电产品,目前约有500万台电脑、上千万部手机已进入淘汰期。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目前已到了淘汰的高峰期,正确控制电子污染,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戴尔公司biao表示,戴尔于2006年初发布了一项新的化学用品使用政策,规定在公司产品中事先甄别并去除令人担忧的成分。该政策包括承诺在2009年前逐渐停止所有溴化阻燃剂(BFR)及聚氯乙烯(PVC)在产品中的使用。作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联想一直严格执行着近乎苛刻的国际和国家标准。例如其推出的联想扬天商用PC系列产品,均采用了节能环保设计,对部件、架构、外形以及包装全方位做了优化,降低了能耗、辐射和噪音,兼具节能、低辐射、低污染等多项特点。


     中兴通讯有关人士说,为了应对标准的出台,中兴通讯需要对供应链管理、市场、研发、生产,以及质量监控组成的整个体系都作出调整。据介绍,中兴通讯设立了专门的污染防治工作委员会和污染防治工作组。这位人士表示,需要政府及时提供国际、国内的新法规进展,并争取和接轨,减少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他希望标准引导电子信息产品的配套产品及材料的污染防治切换工作,否则,供应链的渠道会导致污染防治工作滞后和不彻底。


     TCL余浩群告诉记者,对于整机厂来说,供应链的管控是重中之重。在RoHS的控制链上,成品厂往往位于塔尖,原材料供应商位于塔底,中间�*****件和组件供应商。成品商根据控制程序对供货商进行摸底调查,对存在有害物质的零部件供应,由供货商进行整改,并指定要求提供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报告。中间供应商和他的上游也采用类似的方式,层层联保,直至底层的原料供应商。成品厂检测任务的目的仅在于监督检查或复查供货商提供的产品或做整机检测。据他介绍,TCL2006年开始在公司内部推行了lECQ-HSPM/QC080000的体系认证。从目前情况来看,RoHS切换对其产品的成本造成一定幅度的上升,但从长远来看,环保电子是全球的发展趋势,成本上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小。


      升级换代良机?


     黄建忠指出,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的出台是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品升级换代的良机。他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是中国的RoHS;中国RoHS的核心任务是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的替代和减量化。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是在电子电器产品中大量使用,已经被现代科学证明是对人类生命和健康具有破坏作用的物质,实施RoHS措施是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需要。


     他强调,RoHS是世界趋势,国际潮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必须紧跟。中国开展RoHS是对欧盟RoHS的积极呼应;如果我们不抓RoHS,我们将失去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专家张栋认为,对于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控制,我国企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相关标准、管理制度尚不够完善,有害物质替代技术、管理水平亟待提高,要达到欧盟RoHS指令和《管理办法》的要求,不是一家或几家企业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必须依靠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RoHS将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


     为了抓住升级换代的机遇,专家认为,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定位,共同推进中国RoHS实施。对企业来讲,要贯彻执行《管理办法》,按新要求进行产品重新设计或设计改进;进行材料需求与替代物分析、试验;将限制有害物质方面的要求发给配套供应商;争取尽快进入目录,尽快通过3C认证,成为绿色制造产品。而政府相关部门的任务,主要表现在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工作纳入行业管理,设置或确定专门机构分管,加强市场监管,如联合工商、质检部门及海关进行相关执法等等。

------------------------------------------------------------------------


      达诺检测是国内靠前的RoHS认证咨询机构,十几年认证咨询经验,服务国内数千家厂家。如果您想申请RoHS认证,正头疼不知如何入手,由衷的给我们来电,我们将为您提供具有性价比的认证方案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确保您顺利获证!


      



所属分类:中国商务服务网 / RoHS
关于浙江达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商铺首页 | 更多产品 | 联系方式 | 黄页介绍
成立日期2012年02月21日
法定代表人宋明德
注册资本1000
主营产品3C认证(CCC认证)、CE认证、CQC认证、中国节能认证、十环认证、ISO体系认证、PSE认证、UL认证、FCC认证等
经营范围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家用电器的检测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认证咨询;电子产品的研发、批发、零售;企业管理咨询;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公司简介浙江达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杭州、温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地均设有办公室)是一家专业从事产品安全检测和多国产品认证咨询的知名服务机构,公司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客服和工程师队伍,依靠专业、靠谱、高效的一站式服务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是国内检测认证行业的开拓者和领跑者。我们提供的检测认证服务包括:中国CCC认证(3C认证)、欧盟CE认证、CQC认证、中国节能认证、中国十环认证、日本PSE认证、I ...
公司新闻
顺企网 | 公司 | 黄页 | 产品 | 采购 | 资讯 | 免费注册 轻松建站
免责声明:本站信息由浙江达诺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自行发布,交易请核实资质,谨防诈骗,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顺企网
© 11467.com 顺企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 粤B2-20160116 / 粤ICP备12079258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0007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许可证:(粤)—经营性—2023—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