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P普天泰平19英寸1U高密度24芯光纤配线架(模块化)『PTTP普天泰平|19″英寸机柜式光纤配线架|19″英寸机架式光缆终端盒|19″英寸抽拉式(抽屉式)光纤终端盒|OTB壁挂式光纤盒』GP光缆终端盒|OTB光纤终端盒|19英寸光纤配线架|19英寸光纤分线盒(4芯,8芯,12口,24口,48口光纤盒,尾纤型号:FC,SC,ST,LC等型号众多)壁挂式,机架式,桌面式等光纤终端盒|光缆终端箱系列产品是光纤传输通信网络中终端配线的辅助设备,适用于室内光缆的直接和分歧接续,并对光纤接头起保护作用。光缆终端盒主要用于光缆终端的固定,光缆与尾纤的熔接及余纤的收容和保护。
(OTB配线容量:12芯,24芯,48芯,72芯,96芯,144芯ODF单元箱,尾纤型号:FC,SC,ST,LC,单模/多模/千兆/万兆尾纤级别:PC网络级,UPC电信级,APC广电级生产基地)
(OTB配线容量:12口,24口,48口,72口,96口,144口ODF单元箱,尾纤型号:FC,SC,ST,LC,单模/多模/千兆/万兆尾纤型号:PC网络级,UPC电信级,APC广电级生产基地)
OTB,光缆终端盒主要用于光缆终端的固定,光缆与尾纤的熔接及余纤的收容和保护。光缆终端盒又叫,很多工程商也叫光缆盘纤盒,是在光缆敷设的终端保护光缆和尾纤熔接的盒子,主要用于室内光缆的直通力接和分支接续及光缆终端的固定,起到尾纤盘储和保护接头的作用。
GPX01系列机架式终端盒
GPX01系列机架式终端盒(滑轨式)是应用于光纤配线架或网络综合柜中的功能组件,集光纤熔接、配线、盘储于一体,采用19英寸标准安装,滑动导轨抽拉式结构,分为固定机架、滑动机框、适配器面板几部分,其中滑动机框上有熔接盘、绕线柱、适配器面板安装卡口,可整体拉出操作,使用维护方便。
规格参数产品系列
工作温度
环境湿度
大气压力
标称工作波长 绝缘电阻耐电压插入损耗
回波损耗
产品标准
GZR系列
-40℃~+60℃
≤95%(+40℃时)
70kPa~106 kPa
850nm、1310nm、1550nm
箱体高压防护地与箱体绝缘,绝缘电阻>1000MΩ/500V(DC)
箱体高压防护地与箱体间耐压>3000V(DC)/5s不击穿、无飞弧
≤0.2dB
PC型≥45dB,UPC型≥50dB,APC型≥60dB
其余性能指标遵循YD/T 778-2011 ODF行业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要求
产品特点
优质冷轧钢板精制而成,表面静电粉末喷塑处理,美观大方
高密度,1U配线容量大可达48芯,2U可达96芯(双LC适配器)
抽屉式结构,使用维护操作方便
1U盒体三个适配器面板安装位,2U盒体六个适配器面板安装位;多种适配器面板可自由选择、调配,应用灵活,扩容、改造方便
通过选择不同的适配器面板,适用FC(D形)、SC、LC(单工和双工)、ST等多种类型适配器
订货信息
名称
型号
外形尺寸
容量
(芯)
使用环境
备注
高×宽×深(mm)
19英寸机架式终端盒
(1U)
GZR-12SC
1U ×482 × 220
12
标准19英寸机架/机柜
配置2块6芯SC面板+1块空白板
GZR-12FC
12
配置2块6芯FC面板+1块空白板
GZR-12ST
12
配置2块6芯ST面板+1块空白板
GZR-24SC
24
配置3块8芯SC面板
GZR-24FC
24
配置3块8芯FC面板
GZR-24ST
24
配置3块8芯ST面板
GZR-24DLC
24
配置2块12芯双联LC面板
GZR-48DLC
48
配置3块16芯双联LC面板
19英寸机架式终端盒
(2U)
GZR-48SC
2U ×482 × 220
48
配置6块8芯SC面板
GZR-48FC
48
配置6块8芯FC面板
GZR-48ST
48
配置6块8芯ST面板
GZR-96DLC
96
配置6块16芯双联LC面板
在用户规模增长放缓、互联网应用替代等多种因素影响下,运营商在传统通信业务方面的“特长生”光环逐渐褪去,给运营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运营商积极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业务,实现了固定增值及其他业务收入的较快增长。2019年,我国三家基础电信运营商完成固定增值电信业务收入为1371亿元,同比增长21.2%,是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特长生”向全能型选手转型的效果已经显现。
数据中心业务在运营商转型过程中成绩斐然,为运营商营收增长和新业务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算力基础设施和重要支撑,数据中心承担了数据存储、数据流通的关键职能,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更是以”新基建”的名义被写入《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新基建”时代,需要怎样的IDC
随着“新基建”的全力推进,更多以IDC为基础设施的需求将不断扩大,对于运营商来说无疑是有利的,机会的背后必然也蕴含着更大的挑战。建设“新基建”时代的IDC,一是要解决老问题,二是要满足新需求。
传统数据中心仍存在着建设周期长、能源消耗大、运维管理难等诸多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从立项到投入使用,整个周期通常需要至少1年时间,并且受制于技术和环境因素,建设完成后不易于后期扩容,一旦无法满足新的需求又将经历一轮漫长的建设周期,且不说费时耗力,市场需求的响应也会大打折扣;